摘要:1(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尚文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区坚持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鼓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安塞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
1
(本报记者 雷荣 通讯员 尚文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安塞区坚持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鼓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安塞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追赶超越定位,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和党的建设实现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安塞区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我市“副中心”城市,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县到区,一字之差,一城飞变。至此,安塞被纳入市区版图,与宝塔区一并成为全市的中心城区。
时光更迭,距离历史一刻将满三年。撤县设区带来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距离,更是激起了干部群众奋斗的豪情。
城区扩张,理念革新,作风转变,经济放活。上半年,在全市14项经济指标考核中,安塞区财政收支、规上工业、非公经济等11项指标分列全市前三,综合排名位列全市第一。
酷暑时节,记者走访鼓乡,“风起”之后,又见“花开”……
1
改善人居,打造和谐美丽新家园
7月31日,乘车一路北上。20多分钟后,巨大的红色鼓楼已招手在望。
在腰鼓山下,只见街上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绿树环抱的星级酒店鳞次栉比,时尚而富有朝气。
“咱安塞的变化真大,过去是普通的一座山,几片田地,现在成了热闹繁华的市区。”久别家乡,回家探亲的老张感慨万千。
顺着蜿蜒小路,踏着凹凸不平的鹅卵石,慢步行走在河堤公园之内,只见池塘中水莲娇嫩、芦苇摇曳,花丛中鲜花盛开、色彩斑斓,伴随着一声声虫鸣蛙叫,不自觉地心生惬意。
人们三五成群,两两相依,撒开了手的小朋友在嬉笑打闹。
“以前,街上路窄,开车都没有地方停。”正在散步的居民高玲说,“这两年,道路改造后,街面变宽了,车位增加了,人们出行也方便了。”
“县区之变,对于老百姓最直观的就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退休干部文塞峰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新一届安塞区委、区政府坚持市区一体同步发展,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入手,系统推进“北控、中疏、南拓”城市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为群众打造出便利而有品质的生活。
人民公园的建成让群众欣喜不已。不到一年时间,曾经的破旧楼房应声而倒,取而代之的是泉水环绕、花团锦簇、廊亭相连的休闲之所。居民游客休闲纳凉,观看音乐喷泉,其乐融融。
夜幕降临,公园、广场流光溢彩,歌声缭绕。忙碌一天的人们,消磨着最美的时光。
78岁的康平是这里的常客。由于身体原因,他每天坐着轮椅,带着茶壶,约起好友,乘凉闲谝。
“以前经常去马路边、河边,环境不好不说,像我这样坐着轮椅很不安全。”康平对记者说,“现在公园里很安全,家人放心,我们也舒心。”
曾经,面对石油价格的持续走低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安塞区的经济一度低迷走低,城市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城区面貌破旧,社会管理落后,交通出行不便……撤县设区,让安塞城镇化步伐全面提速。随着白坪新区开发、南北广场建设、城区棚户区改造、城区路网建设、环山公路景观走廊等项目的实施,安塞城市面貌更加靓丽宜人,城市服务更加顺应民意,城市品位更加彰显魅力。
“音乐喷泉成景观,河道整治成亮点,天然滑冰为罕见。夜晚灯光最璀璨,外地游客都点赞……”7月24日晚上,绕城锻炼后的常建保,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首《赞安塞》便即兴而成。
城区变亮变美的同时,安塞城市框架也在不断扩大。随着210国道延安至建华段二级公路和延塞快速干道等一批项目的启动建设,安塞将不断加快融入延安步伐,延安的“副中心”城市功能愈加凸显。
1
产城融合,构建产业升级新引擎
华灯初上,距离安塞城区10多公里的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天地一体的表演舞台,浑厚高亢的陕北民歌,气势震天的安塞腰鼓、古朴纯粹的民俗民风,让现场观众如醉如痴,游客叫好连连,台上台下弥漫着欢乐的气氛。
谁曾想到,70年前,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咱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的“受苦人”能华丽转身,尽享文化大餐,尽情放歌新时代?
安塞区是全国少有、陕西唯一的“五乡”县区,是拥有腰鼓、剪纸、民歌、绘画、曲艺五大民间艺术的文化大区,同时也是黄土风情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富集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撤县设区以后,安塞区深度挖掘黄土风情文化资源,将文化植入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了西营、冯家营、魏塔3个民俗文化村,将“五张文化名片”资源转变为安塞群众致富源泉。
“设区以后,我们对境内的中央军委二局旧址、楼坪张思德牺牲地、王家湾毛主席旧居等革命旧址不断完善提升,与全区的‘一山一村一馆一戏’黄土风情文化同步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升级,进而促进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安塞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峰说道。
产城相融合,一业兴多业。设区后,安塞累计接待游客51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74亿元,文农旅深度融合,成为安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撬动脱贫致富的新支点,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安塞不仅有“软文化”,更有“硬实力”。
在安塞工业园区,延安蓝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为一体的石墨烯供暖系统的高科技产业公司,其产品为高科技清洁能源,具有安全性高、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的特点,对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与传统采暖系统比较,石墨烯地暖安装简单,导热快,受热均匀,费用少。经过测算,15分钟地面温度即可达到40℃,100平方米的房子、24小时保持室内温度20℃只耗电38.4度。”董事长刘月强介绍说,“按照厂家和保险公司的合作,50年的保质期也让顾客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石墨烯供暖系统年生产可达100万平方米,年产值4亿多元。
延安蓝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塞工业园区引进的高新企业之一。为打造新型工业升级版,安塞工业园区建立“腾笼换鸟”倒逼机制,依法依规处置“僵尸企业”和淘汰高耗能企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以存量换新量。
1-6月份,园区累计引进生产环保离心棉、植保无人机等企业40家,投产企业达34家;大型企业强劲引领,民营小微企业遍地开花,中小企业不断壮大、正在成长为园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园区正在申请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审批后,将为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升级注入新动力,助推全区实现追赶超越。”安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马金华说。
区域之变,带来经济蝶变。上半年,安塞区完成生产总值51.2亿元,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下降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亿元,增长9.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81元、6596元,分别增长8.9%、10.2%。
1
革新变旧,筑牢为民服务新理念
县区之变,带来发展之变、理念之变、作风之变。
这些天,在安塞区行政审批局业务大厅的人都说,“工作人员办事效率高,服务很走心。”
说起走心,半年之内两次办理公司注册业务的李延华记忆犹新。
4月份,李延华因为业务需要,在区行政审批局业务大厅办理了公司注册,办理了营业执照,又刻制了5枚印章,半天时间花费1000多元。
7月31日,李延华因业务拓展再次注册公司,这一次,她不仅办理时间更短,而且一分未花。
“办事有专人引导,复印打印不要钱,你看我注册公司零成本,前后不到2个小时就办妥了。”李延华笑着说,“材料少、费用少、服务好、办理快,这样的思想作风我们很满意。”
“服务群众无小事。我们按照‘简化+简单=服务+方便’理念,聚焦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短板,采用减免费用、流动车上门、‘金钥匙’帮办代办等服务方式,由‘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由‘企业群众办’变为‘政府帮着办、代着办’,全面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让市场主体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安塞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常建伟说道。
“县”变“区”,不仅带给安塞与宝塔两区群众同频同步的生活,更重要的带给安塞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民生情怀,以及快速融入延安市区发展的全新理念。
这些情怀、理念,体现在人们生活的细微之处,也体现在城乡发展的重大布局之中。
沿河湾镇是延塞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是国家级统筹城乡发展重点镇和安塞工业园区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交通条件优越。
“举全镇之力,搞好延塞快速干道、延河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环境保障和协调服务工作,保证区委、区政府推进延塞一体化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按期建成投用。”沿河湾镇党委书记刘政说,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全镇干部精气神足,抓工作、促发展的劲头十分强劲。
赵国昌是沿河湾镇副镇长,负责延塞快速干道的征迁工作。他说,干道总长15.4公里,涉及沿河湾镇12.9公里,拆迁户55户,已完成拆迁51户,已签订协议2户,剩余2户正在选定搬迁地址,即将全部完成。
“干部作风很实,对于拆迁难题不是畏缩不前,而是踏实负责,耐心细致。农民也对修建快速干道很支持,拆迁工作很配合。”赵国昌说,修建干道意义重大,沿路群众受益匪浅,作为拆迁干部,无论多难多累,必须按时完成。
在理念革新后,作为市区一体化的重要棋子,沿河湾镇依托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目前,城镇规模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人口聚集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风起安塞”才毕,“花开安塞”又袭。两年多来,安塞如春日破土的新芽,沐浴着阳光和清风,一枝枝,一叶叶,长成挺拔的树,开出艳丽的花。
七十载搏风击雨,七十载辉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市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一幅生态美、百姓富、民风实的“陕北新天地”将在鼓乡大地傲然俏立。
-END-
安塞区融媒体记者 尚文庆报道
安塞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 王宁编辑
安塞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