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05:56:41 | 浏览:795
全民阅读,书香满扶沟。
小游园内,人面桃花相映红。
机械环卫作业车正在洒水,进行不间断降尘作业。
扶沟高铁片区站房楼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已开始内部装修。
投资4.7亿元的一峰城市综合体项目。
马村干渠两侧绿意葱茏。
改造提升后的昌盛路夜景。
扶沟县高铁新区站前广场鸟瞰图
记者 谢永静 通讯员 郁达广 杨帆
初春时节,行走在扶沟县城的昌盛路上,人行道青砖铺路,商铺外饰、标牌整齐划一,道路两侧白墙灰瓦、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配上中国结形状的火红灯笼,让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2018年,昌盛路立面改造工程让这条县城主干道变成了“景观一条街”。铺平人行道、改造积水点、实施硬化亮化提升……秉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帛亭路、桐丘路、新建路等老城区的多条街道都在2018年旧貌换了新颜。
走进巍巍壮观的大程书院,青石台阶依然古朴,数百年古松昂然挺拔;凝视理学大师程颢的塑像,思绪翻飞,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新修缮的木雕彩绘沿袭风貌、修旧如旧,让人聆听到了历史的声音。2018年,大程书院修缮及陈展提升工程、倾力打造的“国学文化街”,让这座延续了近千年、长江以北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书院,在今日依然散发出浓郁的智慧光芒,默默地为扶沟“乐诵读,勤耕织、俗善良、励家国”的古风绵绵不绝地输送着营养。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扶沟“一文一武”厚重文史资源的另一个代表,在2018年也迎来了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红色廉政文化区已蔚然成形。
水是生命的源泉。静静流淌的贾鲁河滋养出两岸秀美风光,马村干渠、古城干渠、吴干渠、芦义沟、斗虎营沟、马谢沟等6条渠道蜿蜒穿城而过。2018年,扶沟“一河六渠”水环境治理工程继续着力推进,城区6条沟渠截污纳管工程已经完成。因未雨绸缪,实施清淤疏浚工程,注重对排水管网、河道沟渠等进行常态化管护,2018年8月份,扶沟经受住了50年一遇的暴雨考验,未出现城市内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得以提升。
于无声处听惊雷。两年来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让扶沟正发生着美丽嬗变。
天大地大,民生为大。新老城区并行发展,温暖一座城。锻炼有其所:新落成的县体育馆如洁白的桐花盛开,成为新城区地标式建筑物;遍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小游园让市民离家不远就能找到免费“健身房”。居者有其屋:棚户区改造如火如荼,一座座新型住宅小区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品质生活。出行更便利:背街小巷和主干道改造提升、弱电入地、硬化亮化工程同步实施,填平了坑洼,照亮了民心。高铁片区建设如火如荼向前推进,即使春节期间也未停工,75万扶沟人的高铁梦即将梦圆。就医难、入学难、入厕难有效破解……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扶沟”!
扶沟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如杨柳春风,吹绿了乡村田野,扮靓了大街小巷,吹开了人们欢笑的容颜;如雨露甘霖,孕育着新的希望;如动力之源,推动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纵向比较,2018年是扶沟城乡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强的一年!”1月24日,扶沟县长张颖波在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言简意赅地归纳出了扶沟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巨变源自县委、县政府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规划引领提质、以项目推动提质、以管理完善提质、以保障促进提质,深入开展城市“四治”,抓好游园、棚改、道路改造及“一河六渠”水环境治理等项目,着力补短板、惠民生、提颜值、增内涵。
巨变源自扶沟着力唱响“一文一武话扶沟,一河六渠润桐丘”,用好用活厚重历史文脉,把“绿”“水”“文”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韵”“魂”,致力打造一个小巧灵秀的宜居之城,让城市颜值更高、内涵更足、气质更佳、人民更满意。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唯有气质永存,深化于内心,倾注于心灵,任何风雨都侵蚀不了、吹打不走。1月3日至4日,省长陈润儿在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指出,“城市不仅要重颜值,更要重气质。”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水是一座城市的灵与韵。作为全省第一批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45个市县之一,扶沟将自身厚重文史资源、丰富水系资源与提质工程融会贯通,既注重“外在美”的“硬实力”打造,又注重“软实力”的内涵提升,塑造出了独特的扶沟气质,让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改观,中心城区更加宜居宜业。
抓牢一个前提,以规划促提质
规划是城镇化建设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
扶沟县为推动有序协调发展,打造古今辉映、独具魅力的城市风貌,把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建设管理的龙头,始终秉承扣好城市建设“第一粒扣子”的理念,在规划编制及监管上下足功夫。
完善规划体系。扶沟县先后编制完成了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年)和新老城区、高铁片区等7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100%;投入2000余万元,加速补足专项规划,先后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市容环卫等22个专项规划。城市规划实现了由相对滞后向多规统筹转变。
实施城市设计。扶沟县本着彰显文化内涵,塑造城市特色的理念,高标准开展城市设计。县城南部新区城市设计已经完成,高铁片区、贾鲁河两岸滨水区、三洋铁路客运站等重点片区、重要节点特色景观设计正在进行中。
强化刚性约束。扶沟县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思路,加强城市规划、项目规划管理,严格落实规委会集体研究制度,出台了《扶沟县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办法》,狠抓规划执法监察,坚决杜绝规划折腾,彰显规划刚性。
聚焦一个关键,以项目促提质
城市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引领是文明理念,中心是人民群众,关键是项目支撑。
衡量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视野里除了高楼大厦、地标建筑这些城市的“面子”,更要关注千家万户真切感受的“里子”。
扶沟县在城市建设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绿”“水”“文”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韵”“魂”,致力打造一个小巧灵秀的宜居之城,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让“面子”更亮丽、“里子”更厚实。扶沟以人为本的城市特质愈加彰显,历史和现代相互融合的城市特色愈加清晰。
围绕以绿荫城,着力抓好游园公园建设。扶沟县秉承“小游园、大民生”的理念,科学布局、因地制宜,投入1.2亿元,新建改造小游园55个,创建省市园林单位43个,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区面貌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休闲空间显著增加,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
围绕以水润城,着力抓好“一河六渠”治理。扶沟县扎实推进水系治理,投资6.3亿元,实施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已完成城区6条沟渠截污纳管。致力滨水改造,投资7.6亿元,实施马村干渠两侧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进行安置房建设;谋划实施总投资63亿元的贾鲁河两岸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纳入省住建厅棚改项目库,目前已完成可研、立项、环评等前期工作;谋划实施城角李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
围绕以文化城,着力唱响 “一文一武”文化。扶沟县投资8000万元,实施大程书院修缮及陈展提升工程、昌盛路立面改造工程,打造大程书院国学文化街区;投资1000余万元,实施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及廉政文化园提升改造工程,打造吉鸿昌红色廉政文化区;启动大程书院、扶沟文庙第八批国保申报工作,编制报批《大程书院陈展提升方案》;大力宣传“一文一武”的尊师重教、爱国廉政精神,大型越调革命历史剧《吉鸿昌》成功公演;开展“全民阅读”“桐丘读书”“国学进万家·共圆中国梦”“最美家规家训”等各类公益文化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围绕完善功能,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扶沟县总投资18亿元,实施老城区道路提升改造、新区产业聚集区道路延伸、机西连接线建设等道路工程30条;总投资5000余万元,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9条,新建、改造公厕51座,完成亮灯工程;总投资8.8亿元,实施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老年康复护理院建设等医疗、养老项目;总投资16亿元,实施教育园区建设,公立高中、江南实验学校建成投用,城郊三中、南元小学、实验幼儿园主体建成;投资4.7亿元,实施一峰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2.7亿元,实施黄淮大程农副产品物流批发中心项目,有效改善市场服务、消费娱乐环境;投资7000万元,实施弱电入地工程,逐步清除城市“蜘蛛网”;投放30辆大型电动公交车、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方便群众出行。
突出一个重点,以管理促提质
一座高质量的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扶沟县在城市管理上始终秉持“三分建,七分管”原则,以“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三城联创为抓手,开展城市“四治”,坚持以“绣花”功夫依法依规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构建规范化体系。扶沟县形成了城管委统筹,城管局牵头,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门协调联动,全民参与的大城管格局,构建了规范的管理体系。
推进精细化管理。扶沟县出台了《城区“四治”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达标街道”创建、占道经营、“两违”治理、扬尘治理、油烟治理、渣土治理等专项行动,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有效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实施市场化运营。扶沟县实施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机械环卫作业车辆达到20辆,主次干道每日4遍洗扫、6遍洒水、2遍冲洗、不间断降尘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达100%,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坚持常态化管护。扶沟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对城区主次干道绿化带、路面进行常态化养护修补,对城区排水管网、河道沟渠等进行常态化管护,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实施六条沟渠清淤疏浚工程,清淤7800米、打捞垃圾80余吨、转运淤泥1200余吨,经受住了50年一遇的暴雨考验,未出现城市内涝。
健全一个机制,以保障促提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扶沟县在要素保障上始终将提质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里,坚决做到4个到位,确保提质工程有力有效推进。
组织领导到位。扶沟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领导组,组建了县百城办,制订了《扶沟县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方案》及分年度方案,指导提质工作有序推进。
推进措施到位。扶沟县建立了工作例会、督查督办、考核奖惩、信息报送、服务保障等工作制度,特别是县政府主要领导、项目分管领导现场督导、现场办公机制,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确保了项目扎实推进。
融资保障到位。扶沟县成立了豫资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推行PPP模式,合资注册成立了5个子公司;注重资金综合平衡,编制了《扶沟县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投融资平衡方案》,制订了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方案及预警办法,合理控制全县综合债务率。
用地供给到位。扶沟县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做好建设用地储备,优先保障提质工程项目;全力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实施跟踪服务、限时办结,充分保障了项目用地需求。
最美的风景是“宜居”,最好的感受是“幸福”,最真的评价是“民声”。2019年,扶沟县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唱响“一文一武话扶沟,一河六渠润桐丘”,持续发力、加速推进百城建设提质这一民生大工程,让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让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光彩夺目的争先进位之光!
(摄影:张力友 黄金峰)
全民阅读,书香满扶沟。小游园内,人面桃花相映红。机械环卫作业车正在洒水,进行不间断降尘作业。扶沟高铁片区站房楼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已开始内部装修。投资4.7亿元的一峰城市综合体项目。马村干渠两侧绿意葱茏。改造提升后的昌盛路夜景。扶沟县高铁新区
近年来,南乐县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方法,扎实开展了“创建美丽庭院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用“联”字优势,从“洁”字入手,做“美”字文章,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一大批“五美”(庭院美、室内美、厨厕美、节约美、家风美)庭院成
一条条入户便道干净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有如园林,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收获的季节里走进新泰市的广大乡村,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眼前,村民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写满了幸福。 让人民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新泰市以布局集约化、产
来源:周口发布关于上海返汴经停大广高速扶沟服务区1名阳性病例活动轨迹的通报2022年5月1日11时50分,扶沟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周口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转来开封市祥符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查通报:一辆轿车从上海浦东新区返回开封,途中经停大广高速扶沟
致扶沟籍在外人士的一封信广大扶沟籍在外的老乡们:你们好!11月3日,我县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你们情系家乡,爱在桑梓,始终与家乡人民同频共振,与家乡人民共克时艰,彰显了扶沟在外乡亲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此,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君是故
近日扶沟县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20年以及十三五以来的发展成绩和不足之处,谋划扶沟2021年以及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及长远规划,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定下基调,找好前进方向,正所谓谋定而后动。一都两业:中原菜都,纺织服装,特色装备制造两大
“疤痕累累”的田园,摇身一变成了整齐划一的规模田块;空中“蜘蛛网”管线不见了,亮出贝联珠贯的视觉空间;“脏乱差”的老旧小区蝶变成“美洁净”的宜居小区……2021年,瓯海区围绕“温州大都市中心城区”总体定位,以“生态美、产业美、城乡美、人文美
开展美丽先行 推动乡村振兴——关于路桥区美丽建设的调研报告潘建华围绕美丽建设这一主题,5月初,我带队走访了路桥区桐屿街道的小稠、民主、梁家、凉溪、东明等村,实地调研了农村环境整治和枇杷特色产业、凉溪古道生态建设等工作;日前,我又带领区农办、
河南经济报记者张治中 通讯员袁永强 史源远 闫增举年终岁尾,阳光和煦,漫步在宛城区高庙乡谢营村,新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套齐全的文化广场,规范的电网架设,道路两旁整齐划一的风景树……处处给人美的感受。该村已入选省美丽宜居村庄试点,这是该区
光明居党建长廊 吴平 摄中新网绍兴10月1日电(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 吴平)青山绿水下,桂花香飘四溢。在江南烟雨的朦胧中,走进浙江柯桥的乡村,创新特色的党建走廊庄严正式、整洁明亮的文化礼堂韵味十足,伴随着村民不经意间的笑容,一幅美丽乡村和谐
美丽黄土村变身“网红”打卡地日前,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的小五家室外草坪上,阳光柔和地洒落在这一户外花园的每一处。该区西沟乡党委书记龚秀琴环顾周围,喜笑颜开地介绍:“美吧?这里几个月前还是一片荒地。”据了解,小五家所在地,过去是一片村里
安陆市隶属于湖北省孝感市,鄂东北丘陵与江汉平原的交汇处,东接孝昌县,南临应城市、云梦县,西邻京山县,北靠随州市、广水市。安陆现有国土面积1355平方公里,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46公里,人口63万,辖9镇4乡2个办事处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安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近年来,芜湖市湾沚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工补农、城乡一体,立足都市型生态农业定位,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奋力建设“安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阔步前行
地处长江下游南岸的芜湖市湾沚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近年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工补农、城乡一体,立足都市型生态农业定位,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争创“安徽高质量发展第一县”,向“乡村振兴样板区”奋力迈
12月28日,寒风萧瑟,凉意缠身。寒冬怎么也挡不住姚艳激动的心情,她正和家人在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马家畈村游玩拍照。姚艳是豫北地区外嫁过来的媳妇,落户到了马家畈村。“以前我们这个村路不好,村里人接媳妇的婚车都进不来,还需要步行。现在,路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