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考古周口」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

2022-10-02 05:21:39 2039

摘要:太清宫遗址发掘现场太清宫遗址出土的唐代汉白玉阙顶唐道德经注碑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唐玉真公主朝谒真源紫极宫颂碑”拓片悠悠涡河,蜿蜒东去,孕育了豫东平原城市——鹿邑。提起鹿邑,避不开圣哲老子。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在西方的发行量仅次...

太清宫遗址发掘现场

太清宫遗址出土的唐代汉白玉阙顶

唐道德经注碑

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

先天太后之赞碑

“唐玉真公主朝谒真源紫极宫颂碑”拓片

悠悠涡河,蜿蜒东去,孕育了豫东平原城市——鹿邑。提起鹿邑,避不开圣哲老子。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在西方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是中国哲学的瑰宝。两千多年来,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深深影响着中国、滋养着中华文化,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对纷繁复杂的当今世界的启迪、警醒和前瞻意义。皇宫看故宫,道宫看太清。本期“考古周口”就让我们走近老子故里,欣赏太清宫两千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典籍中的老子故里

鹿邑太清宫,这块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圣地,因诞生了我国古代的先哲、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而闻名于世。

老子是《道德经》的创作者,是中国哲学体系的重要构建者;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是被民间神化的圣者。

据文献记载和学者考证,春秋时期,鹿邑是厉国所在地。公元前538年,厉(“厉”通“赖”)被楚所灭后,鹿邑名为苦县,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名为谷阳县,唐改名真源,北宋改名卫真。

有关老子典籍的最早记载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苦县厉乡曲仁里”就是今周口市鹿邑县的太清宫镇。《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也都认定老子出生地在苦县。

汉延熹八年,桓帝“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拉开了在老子故里建庙祭祀的序幕,历史上通常把这一年作为太清宫的始建之年。其后,唐高宗、宋真宗、宋徽宗都曾亲赴这里“祠老子”。

《水经注》对老子庙的方位进行了具体描述,即老子庙位于苦县东。唐初成书的《初学记》引崔玄山《濑乡记》载:“老子祠在濑乡曲仁里,潐城(今亳州)西去五十里,广北二里李夫人祠,是老子所生旧宅。”标示了老子庙、李夫人祠的具体方位,并且所述与现存的遗迹完全对应。

自汉代开始,太清宫是屡毁屡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著名道教宫观之一。老子师从名师常枞学习天文地理和仰观俯察之术,后去洛邑担任守藏室史,系统阅读前代文化典籍。其间,老子与孔子等有识之士经常交流,取长补短,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他随周天子临朝听政,记录君臣言行,观察政治。老子将其早年经历中得出的体悟在《道德经》中作出系统阐述,从而使他成为一位独步古今的伟大的思想家。

考古勘探 探寻先贤足迹

为了纪念这位杰出人物,从汉代开始,鹿邑就建老子庙祭祀老子,历代拜祭,绵延不绝。为更好探寻太清宫悠久的历史,1997年、199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组织文物部门两次对太清宫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

1997年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口地区文化局(今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和鹿邑县人民政府联合组成考古队,在省考古专家张志清的带领下进驻太清宫,围绕“探寻太清宫悠久的历史”“寻找历代帝王和民间祭祀老子的有关遗迹”两大主题,对太清宫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

经过8个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在祭祀老子母亲的洞霄宫,发掘证实其主体面积达万余平方米。从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和建筑特点来看,洞霄宫为唐代所建。现场,还清理出唐宋时期的殿址、回廊、柱础、建筑构件、生活用具和金代碑刻等。经考古勘探得知,洞霄宫面积达2.4万平方米,东西有三个院落,南北至少有两进,殿堂三间,院落的隔墙两侧都建有回廊。在寝殿回廊东北角发现9块金章宗完颜璟泰和元年的洞霄宫庙产碑,碑文记述了洞霄宫所属土地的位置、面积。据统计,金代洞霄宫拥地合计约5300亩。

1997年11月,太清宫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座谈会在鹿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发掘成果进行了研讨。座谈会上,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邹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长寿、北京大学博士后宋豫秦,以及河南文博界知名专家杨焕成、杨育彬、张家泰等作了学术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太清宫遗址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确证自汉至今,尤其是唐、宋,历代帝王和统治阶级都把太清宫作为老子故里进行大规模建设和祭祀,从而认定老子故里就在鹿邑太清宫镇。

俞伟超先生说:“对太清宫、洞霄宫的考古发掘,进一步证明了老子故里在鹿邑太清宫镇。”邹衡先生说:“从唐朝来讲,因为是‘李’姓,李唐皇族追溯老子李耳为自己的祖先,花重金建设太清宫,认为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尤为重要的是,考古勘探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建筑规模气势恢宏,不是一般的建筑可以比拟的,也证明了唐朝祭祀老子的地方就在鹿邑。”

“国之重器”鹿邑太清宫

据《后汉书》和《鹿邑县志》记载,太清宫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始名老子庙。从大量碑刻资料和大量文献中,可以看出太清宫从东汉开始,经唐、宋、金、元,都是皇帝赐修或颁旨保护的。各代皇帝重视太清宫,把祭祀老子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也是有原因的。

陈大明是鹿邑人,长期致力于老子文化研究。他是老子文化学者,也是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秘书长,著有《老子现代说》《老子与道德经》《道德经新注新译》等13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6篇。

陈大明介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建家庙、宗祠以祭祀祖先的礼制传统,这种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周代发展到了较为完备的程度,太清宫就是祭祀圣祖老子的唐皇家庙。唐代把老子尊为圣祖,封为“太上玄元皇帝”。鹿邑作为圣祖诞生地,自然要按祖庭的规制在汉代、隋代已有的老子庙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唐高祖李渊颁诏扩建祖庭,“特起宫阙如帝者居”,把鹿邑老子庙建得如同皇宫一样;唐太宗李世民两次下诏扩修鹿邑老子庙;唐高宗李治偕武则天亲至鹿邑老子庙谒祖时,下诏创建祠堂;唐玄宗李隆基诏令两京和各州都要建玄元皇帝庙。唐玄宗时期的鹿邑玄元庙屋宇达700余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天宝二年,唐玄宗加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老子父亲为“先天太上皇”、老子母亲为“先天太后”。

陈大明说,作为家庙和祖庭,唐朝初年,李姓皇族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建设太清宫,遵循的是周礼,是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仪制度,而老子认为“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对这一套是极力反对的。所以依周礼建家庙不符合老子思想,唐朝皇帝这样做无非是借老子的影响维护其统治,进而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当然,老子思想也确实对治世有很重要的作用,唐朝的开元盛世也可以说与老子思想不无联系。

宋代依然对老子十分尊崇。陈大明分析,以宋真宗为例,他对老子的尊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奉老崇道以治国理政;二是奉老崇道以夸示戎狄;三是尊黄帝为赵姓始祖以神化北宋政权;四是亲来老子生地拜谒以维护统治。

当年宋真宗驾临鹿邑太清宫祭拜老子做了几件实事,也就是诏改县名,以表达对老子更为尊崇,即改真源为卫真;减免徭役,以得民心;镌立碑刻,即“先天太后之赞碑”“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

藏身于太清宫的碑刻

在太清宫发现的碑刻墓志上至汉魏,中承唐宋,下迄当代,皆有精品。太清宫作为曾经的皇家家庙和世人祭拜老子的场所,碑刻是重要体现。历史记载的太清宫碑刻有很多,但随着时间的变迁,留下来的仅十余通。而且以唐、宋时期的碑刻最为珍贵,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都非常高。

唐道德经注碑——众人皆知的唐玄宗(又称唐明皇)是历史上有名的崇道皇帝,他即位后,奉行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使唐朝呈现出开元盛世的局面。他精心研究《道德经》并亲自作注。这块“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早的帝王御碑,立于唐朝天宝元年,碑体高3.7米,碑身四体刻字,正反两面为正文,左右两侧为文人的题咏,总字数在2600多字。该碑年代久远,风雨剥蚀严重,由于此碑是唐朝遗物,又是皇帝所立,为文物中的珍品,特别是正文的隶书作品,大有唐全碑之风韵,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玉真公主奉敕拜谒碑——唐天宝二年,唐玄宗亲妹玉真公主奉玄宗之命来真源(鹿邑)太清宫受道,并代兄李隆基祭祖,在太清宫住一个多月,立“玉真公主奉勅拜谒碑”一通。这通碑是太清宫现存的第二通古老的碑刻,于2006年出土于玄宗御注碑东北方向7米处。该碑仅比“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晚8年,出土时整碑断为两截,而且碑体左边早已毁掉。残碑高1.8米,按碑体对称推算左边毁掉碑体宽应为0.29米,所以整碑宽约为1.15米。

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这通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公元1014年。由于年代久远和风雨的剥蚀,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但碑首的雕刻工艺十分精细,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此碑用盘龙做碑首说明此碑刻是皇家御制。碑文记载了宋真宗赵恒朝拜并重修太清宫的经过,重点记述了修复后太清宫宏大的规模和壮观的气势。宋真宗重修后的太清宫,规模达到历史上的鼎盛,史书记载:“庙貌比唐时有加。”由于这块石碑一直在原址,所以它下面的地基就是宋朝鹿邑的地基。鹿邑属于黄泛区,黄河泛滥时都会造成地层淤积,汉朝的老子祠坍塌后就堆积在土层的最下面,唐朝的太清宫又在新的地层上重新建设,唐朝的基址被淤积后,宋朝又在它的上面新建了太清宫。

先天太后之赞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也叫“三御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古碑刻。它也是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留下来的,由真宗皇帝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所以史称“三御碑”。而这样的北宋三御碑刻,经历了一千年的风风雨雨,现存的的确较少。

老子文化学者闫广军介绍,该碑形体高大,气势恢宏,碑首为圆形,周围有二龙蟠伏,首身为二石。下为赑屃碑座,翘首瞪目,栩栩如生,支撑着硕大的碑体。高8米,宽2米,重50多吨。碑文的内容是歌颂老子母亲的功德。该碑石质极坚,虽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仅蚀数字。中国考古学会原会长徐苹芳在实地考察过这通石碑后,对其综合价值留下八个字的评价“河南第一,全国罕见”。

太清宫遗址保护性回填

太清宫在两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从汉代的老子庙,到唐代的大规模修葺并命名为太清宫,再到宋代的重修,使之巍然如帝者居,再到金、元朝廷的保护和明、清、民国时期民间自发的集资修葺,太清宫经历了辉煌,也曾遭受过大规模的破坏。这种破坏主要发生于唐末、元末、清末和近现代的战争,再加上洪涝水灾,太清宫仅存太极殿、洞霄宫和十余通古碑刻及数株唐柏。

2001年,鹿邑太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是国家AAAA级景区。太清宫如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并不多,不过能够保留至今的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我市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缮。1997年和1999年考古发掘的唐宋建筑基址,文物部门采取了回填保护。同时,也对唐宋碑刻建碑亭进行保护,减少风吹日晒。2003年和2014年,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又先后拨款维修了太清宫太极殿和洞霄宫。

近年来,鹿邑县委、县政府积极对太清宫景区进行恢复建设,先后建成了老子故居、老子文化广场、老子塑像、先天太后墓、道源碑林、翰轩苑、三清殿、圣母殿等。如今的太清宫逐渐展现出昔日唐皇太庙和道教祖庭的恢宏气势。

像悠久的中国历史一样,太清宫几经沉浮,饱经沧桑。太清宫作为唐皇家庙,一方面深藏着道家文化的无限玄机,是老子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又凝结着儒家思想的精华,展示了礼制文化的社会伦理观。

太清宫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符号,两千多年来,它在豫东平原、涡河岸边静静矗立,向人们展示着文化的力量,展示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儒二脉的风采和光华。(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王晨 通讯员 李全立 唐涛)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